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师范教育学院紧扣“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主题,立足师范教育特色,创新开展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职业教育的多元魅力与育人成效。学院以实习双选会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桥梁,依托非遗技艺课程改革打造差异化教学品牌;通过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非遗进校园”职业体验、红色舞台剧展演、助残健步走等实践活动,将专业技能培育与文化传承、思政教育、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以行践知、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为新时代师范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
实习双选搭平台 校企协同育人才
为深化新时代师范教育改革创新,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生态,推动教育理论向实践效能的高质量转化,师范教育学院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2023级师范生实习双选会。本次系列活动于5月7日、9日、12日、13日分四场有序开展,以“精准对接、赋能成长”为核心理念,汇聚省内外90余家优质企业,围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三大专业领域,推出300余个高水准实习岗位。活动通过搭建专业化、精准化的双向选择平台,有效打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壁垒,为师范学子铺就通往教育实践前沿的成长之路,同时也为用人单位输送具有理实结合的创新型教育人才,切实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发展、赋能人才振兴的重要作用。


人培方案共研讨,聚智凝力育菁英
为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契合2025年教育部颁发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5月13日,师范教育学院在博爱楼333会议室组织召开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学院领导班子、各教研室主任、教师齐聚一堂,与会人员基于前期扎实的行业调研成果,立足专业发展实际,聚焦人才培养方案现存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创新、考核评价优化等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与细致阐述,为专业建设提供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思路。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学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育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范人才。


职业体验启梦想,中学学子探校园
5月13日,盘锦市魏书生中学初一61名师生走进师范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启“非遗技艺进校园” 职教周特色体验。活动以“传统工艺+职业教育”双主线展开,25名学生在曲剑光老师指导下,解密盘锦湿地生态艺术,通过选、漂、剪、贴等20余道工序,将天然芦苇转化为艺术作品;35名学生在非遗传承人张杰老师的带领下,用“锯齿纹”“月牙纹”等传统技法创作现代纹样。4名“省赛获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担任助教,构建“职教导师+ 非遗传承人+学生工匠”三层指导体系。此次活动不仅让中学师生沉浸式感受职业教育“做中学”的魅力,更以非遗技艺为载体,实现了职教成果展示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成为职教周“点亮匠心”的亮眼实践。


舞台剧展演进校园,艺术教育绽芳华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的历史交汇点,5月13日,师范教育学院师生走进兴隆台区辽河油田幸福小学,以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艺术对话,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美育课堂。通过舞台剧艺术形式,将革命先辈的奋斗史诗凝练为可感可知的精神火炬,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少年的血脉中澎湃流淌。
这场别开生面的美育实践,实现了教育主体的创造性转化。参演大学生身兼编剧、导演、演员三重身份,在日复一日的剧本研磨与角色揣摩中,红色精神从抽象概念内化为生命信仰。幸福小学的孩子们,在艺术共情中完成从旁观者到精神继承者的身份跃迁。演出落幕时,经久不息的掌声与闪烁的泪光,印证了“艺术化思政教育”的独特感染力。




非遗技艺铸匠心,差异成果展风采
自2015年起,师范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便踏上非遗技艺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之路,率先开展非遗芦苇画、非遗剪纸差异化课程改革。历经多年深耕,李玉柱老师的芦苇画团队、张杰老师的剪纸团队取得丰硕成果,其差异化教学模式不仅在盘锦市、辽宁省声名远扬,更在东北三省一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领域收获广泛认可。
在5月15日职业教育活动周中,这些沉淀多年的教学结晶以一场精彩纷呈的技能成果展惊艳亮相。展览现场,芦苇画作品巧妙取材于盘锦广袤湿地的天然芦苇,经熨烫、粘贴等繁复工序,将辽河口的候鸟翔集、红海滩的炽焰丹砂、万亩稻田的金色麦浪等标志性地域景观栩栩如生地呈现,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盘锦的生态之美;剪纸作品则以刀代笔,将盘锦河蟹、芦苇荡、渔舟唱晚等特色元素融入传统纹样,结合现代创意进行艺术重构,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成为职教周上的亮眼焦点。“能把家乡的美景和特色融入作品,我感到特别自豪!” 参与展示的学生激动地分享创作心得。




此次职教周成果展不仅是学生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学院多年来深化职教改革的生动缩影。未来,师范教育学院将继续深耕非遗技艺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持续优化差异化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兼具文化底蕴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化校企合作,共育幼教人才已关注
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锚定“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主题号召,聚焦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核心任务的关键节点,为响应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5月16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辉、教务处副处长张洋铭、师范教育学院副院长沈娇一行赴沈阳市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先后走访沈阳市沈北新区智远优程教育、沈阳鑫本真幼儿园、沈阳市和平区创意宝宝幼儿园三家教育机构,并与辽宁省学前教育协会副会长等多位专家进行座谈。
此次访企拓岗行动作为落实职教改革的重要实践,成功打通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未来,师范教育学院将以职教周为契机,依托辽宁省学前教育协会资源平台,在专业群建设、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领域开展多维度合作,积极构建 “校—行—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职教动能,助力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助残健走传大爱,职教担当显温情

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与 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双重契机下,5月17日,师范教育学院于盘锦市辽河碑林公园,成功举办“职教赋能,爱与同行”徒步活动。此次活动作为职教周的重要板块,深度践行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鼎翰公益基金会主办,师范教育学院携手“原之爱心智障碍者家长互助中心”,共同打造“第七届鼎翰公益健步走活动”。以“健步向未来·公益新生态”为主题,吸引150余名特殊儿童家庭代表、特教工作者及爱心人士热情参与。活动现场,参与者携手沿辽河碑林公园步道前行,通过热心义卖、互动游戏、暖心交流,搭建起社会融合的坚实桥梁。此次徒步活动不仅为心智障碍群体送去温暖与支持,更让师范学子在志愿服务中深化职业认知、提升社会责任感,以热心和爱心传输教育温度,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以行践知,服务社会”的育人价值,活动以青春之力践行职教担当,让残健共融的美好愿景在爱与行动中落地生根,为构建社会注入蓬勃的职教动能。


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师范教育学院以多元实践绘就职教新图景。实习双选会搭建产教融合桥梁,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为学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非遗进校园”与红色舞台剧展演,以文化浸润与艺术共情深化思政教育;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高质量培养,成功打通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非遗技艺课程改革成果斐然,既传承地域文化,又培育学生专业匠心;助残健步走活动则彰显职教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这些活动将技能培养、文化传承、思政育人与公益服务有机融合,不仅展现了学院“三全育人”的创新实践,更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师范方案,助力培育德技并修的新时代职业人才。